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荷蘭新詩周與桂冠詩人


 
素有文學傳統的國家,通常都會強調新詩的重要性,並設有詩人最高榮譽的「桂冠詩人」頭銜。英國和美國是最有名的例子:英國的第一位桂冠詩人是1616年的班‧江生(Ben Jonson),也就是說桂冠詩人的傳統在英國已有400年以上的歷史。美國自1937起也有國家的桂冠詩人,同時每個州也有自己的詩人。當然,荷蘭在這方面也不遑多讓。

荷蘭的國家「桂冠詩人」(Dichter des Vaderlands)頭銜每四年更換一次,但這項傳統並非法定的正式儀式,而是由鹿特丹商業報(NRC Handelsblad)和國家電視頻道節目系列NTR自2000年起所舉辦的一項活動,並公開由觀眾和名人評選詩人,如藝人Arie Boomsma、政治人物Mei Li Vos、NRC的文學評論家Arjen Fortuin等。2013年初,荷蘭選出了新的一位桂冠詩人,也是第一位女桂冠詩人安妮‧費赫特(Anne Vegter),任期到2017年。

除了圖書周外,每年荷蘭也有一個新詩日(gedichtendag)和新詩周(poëzieweek)。新詩日是一個荷蘭和比利時荷語區(或稱弗拉芒區)的節日,訂於每年一月的最後一個週四。自2013年起,新詩日也象徵新詩周的開始,今年(2014)新詩週自1月30日起至2月5日止,不免俗地也有一系列的宣傳活動,老少咸宜以期達到寓教於樂和普及新詩的效果。

新詩週的另外一個活動重點,是邀請詩人到鄉村圖書館演講,尤其是到文教經費因緊縮措施而刪減的地區。主辦單位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延續眾人對詩的接觸外,也希望詩不僅僅是敝帚自珍的少數人玩物。

和圖書周(Boekenweek)的「禮物書」(boekenweekgeschenk)很類似的是,新詩周也有一個「禮物詩集」(poëziegeschenk)公布給大眾,禮物詩集也由該年度的獲獎作家特別撰寫。要獲得這本書,規則和圖書周一樣,只要在書店消費滿12.5歐,就能免費得到這本詩集。今年的禮物詩集是由史希波(K. Schippers)所寫的《圖像之外》(Buiten beeld),寫作的主軸是今年新詩周主題:驚嘆(verwondering)。

這裡要順便簡單介紹一下現任的桂冠詩人費赫特,以及今年新詩節詩人史希波。

 史希波(取自poezieweek.com)

史希波(K. Schippers)原名Gerard Stigter,1963年就出版了第一本詩集《真相如牛》(De waarheid als De koe),1966年就贏得了荷蘭文學界知名的獎項侯夫特獎(P.C. Hooftprijs),2006年則靠著《你當時在哪》(Waar was je nou)又贏得荷蘭另一知名文學獎利貝瑞斯文學獎(Libris Literatuur Prijs)。他是相當知名的荷蘭詩人,此外也擅情詩,如《對》(Ja)和《情詩》(Liedfesgedicht)。以下就引用這首《情詩》:

Je hebt de dingen niet nodig 你不需要憑藉東西
om te kunnen zien 來看見

De dingen hebben jou nodig 東西卻需要你
om gezien te kunnen worden 讓它們被看見

史希波的作品《情詩》,攝於Rijnen
沒有提到一個愛字,卻襯托出愛人的重要──當愛人不在視線裡,視線裡的東西也失去它們的存在感。

至於現任桂冠詩人費赫特(Anne Vegter),則大器晚成,33歲才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反彈》(Het veerde)。桂冠詩人評選委員會一致認為,費赫特的作品「非常多元,而且對社會的參與感逐年增加」,同時她的作品相當宏觀,加上有創作童書的背景,讓她的語言使用更不受限制,因此,她是「桂冠詩人的完美人選」。

安妮‧費赫特(取自NRC)

費赫特擔任桂冠詩人期間,自許要「突破政治和經濟語言使用的宰制性」。她的詩常出現問句形式的字句,就是最有力的證明。在這裡引用荷蘭《忠誠報》(Trouw)的評論:「她不停地用語言表現讓大家驚訝,不管是用扭曲或碰撞的字眼,都讓我們看到值得注意的元素。她的幽默和感性讓作品昇華,彷彿一場加冕典禮的進行」。

費赫特還有另一個任務,就是擔任荷蘭新詩代表,與其他國家的桂冠詩人見面交流。費赫特現居荷蘭鹿特丹。

如果有興趣了解更多關於新詩周活動,可以參考 http://www.poezieweek.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