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活動]鹿特丹國際詩歌節


作為國際大都會,鹿特丹除了炫爛的城市風貌,還有人文薈萃的國際詩歌節。今年第45屆的的鹿特丹國際詩歌節(Poetry International Rotterdam)甫於上周(6/14)落幕,今年的活動旗幟和網站上,標榜著中文名字的詩人和經翻譯的活動招牌詩句,相當引人注意。

1970年起,鹿特丹開始了國際詩歌節的主辦工作,至今已經超過四十年,與柏林國際詩歌節並列歐洲大型的詩歌活動。主辦的目的不外推廣新詩的創作和翻譯,並增加荷蘭詩人和世界詩壇的交流機會。評審和顧問皆由世界和荷蘭知名詩人組成,活動舉辦至今,已廣邀世界逾百國詩人。

現場活動包括朗誦、荷蘭桂冠詩人演講和翻譯工作坊等。朗誦詩歌是每年的重頭戲,受邀的各國詩人會以母語在現場朗讀自己的作品,如果聽眾反應良好,很可能藉此打響名號。這些選詩除現場朗讀外,也會穿插影音媒體,如短片、音樂和視覺藝術等,放在網路上或以軟體的方式供大家聆賞。
 陳黎1999年在鹿特丹市立劇場朗誦作品

荷蘭桂冠詩人也在國際詩歌節到場共襄盛舉。自2000年起,荷蘭效仿英國和美國設立了「桂冠詩人」頭銜,每四年輪換桂冠;但有所不同的是,荷蘭的桂冠詩人並非政府任命,而是由讀者和名人評選。目前的桂冠詩人也是首名女桂冠詩人費赫特(Anne Vegter),她在任內除了持續創作外,也將同時肩負荷蘭新詩的宣傳任務。荷蘭國內同時也設有詩歌周活動,在每年的一月底為新詩揭開熱鬧的序幕。關於荷蘭桂冠詩人,可以筆者參考之前的文章〈荷蘭新詩周與桂冠詩人〉(連結)。

國際詩歌節另外還設有各種工作坊,如翻譯工作坊,由詩人和譯者一同討論翻譯詩句在跨越語境時面臨的挑戰。

有趣的是,這次的翻譯工作坊名為「換句話說」(Met Andere Woorden),正是一種對語言敏感的表徵。詩是一種精煉的語言,更是聯想和創意的極致表現,被認為是語言美感的顛峰,但也需要譯者將作品譯介,以彰顯文字藝術的價值。筆者曾嘗試將荷蘭文情詩譯成中文(連結),也發現要勇於「換句話說」, 工作坊命名所言不假。

目前,在鹿特丹國際詩歌節網站上,仍列有陳黎和零雨兩名台灣詩人的介紹。陳黎是最近一位受邀參加的台灣詩人;在陳黎之前,還有洛夫(1992)和羅青(1996)來參加過這場活動。

1999年,出身花蓮的台灣詩人陳黎(本名陳膺文),受邀出席並成為當年活動的焦點。陳黎詩作普遍關注普羅大眾,如瑞芳永安礦災和原住民正名運動。著有作品集《島嶼邊緣》、《小宇宙》等,還有〈戰爭交響曲〉和〈牆〉等膾炙人口的詩作。當年他的〈戰爭交響曲〉巧妙運用了四個中文字「兵乒乓丘」,一舉獲得鹿特丹商業報(NRC Handelsblad)的「詩人陳黎用方塊字製造戰爭」的響亮評論。此外,他的〈牆〉一詩中有一句「牆壁有耳/依靠著我們的脆弱巨大地存在」,也隨著他參加過活動而打響名號,被當地藝術家選為鹿特丹公共藝術的媒材。

鹿特丹國際詩歌節也邀請過多位中國名詩人如北島、于堅等,這次則請到出身重慶、現任北京大學副教授胡續冬(本名胡旭東),並以他的〈終身臥底〉段落「你左耳有一把外太空小提琴」作為活動招牌句。胡續冬擅長以故事性的詩句雜揉方言網路次文化語言,樹立獨具風格的個人徽標,令人眼睛一亮,他也是近年廣受國際詩壇歡迎的中國詩人。著有《去他的巴西》、《日曆之力》等詩集。
胡續冬在今年鹿特丹詩歌節的朗讀(來源:Stichting Poetry International)
明(2015)年度的鹿特丹國際詩歌節將同樣在6月10至14日舉行,今年向隅的朋友不妨在明年夏日相約鹿特丹吟詩作對,等不及的話,那就提早在明年料峭的初春一起響應荷蘭新詩節的系列活動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