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葉石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葉石濤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倖存者的孤寂──《暗殺》和小人物的創傷

◎本文同時刊載於2014年2月23日荷事生非網站(連結)

《暗殺》電影版中,安東(右)歷經多年得知真相後的惆悵
遇到戰亂,禍福已難預料;而倖存下來,究竟是幸與不幸?荷蘭文學經典作品《暗殺》(De Aanslag),就描述了這一矛盾的情結。這本書由具猶太背景的名作家哈利‧穆里施(Harry Mulisch, 1927-2010)出版於1982年,是二戰結束三十多年後的跨時代反省,更探索了倖存者的人生意義。有趣的是,台灣文學中也有著類似的討論。

關於這本《暗殺》,我在上個月已做過較為詳細的介紹和評論(連結),如果有看過的朋友應該對這本書不陌生。這邊提供大家另一個賞析的角度,並簡單處理了台灣文學中類似的現象,希望能夠激發一點想像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