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西蒙娜‧范德芙勒(Simone van der Vlugt) 的《目擊者》(De ooggetuige)

西蒙娜‧范德芙勒(Simone van der Vlugt,又譯為希蒙娜‧范德魯格)是荷蘭當代活躍的女性作家,專長是書寫驚悚小說。此外她也獲獎無數,這本《目擊者》是CPNB(荷蘭圖書宣傳總會)的「六月──驚悚小說月」於2012的得獎作品,並由荷蘭出版社Anthos出版。


范德芙勒近照,2012年
讓她聲名大噪的出道作品,是她的驚悚小說《同學會的缺席者》(De reünie,直譯為重逢),這本小說在2004年獲得了荷蘭國家文學獎(NS Publieksprijs, 又名荷鐵文學獎)的提名,並於2010年8月在台灣出版繁體中文版。也同樣是2010年,《光明的一天》(Op klaarlichte dag)再度獲得荷鐵文學獎提名,並贏得最終大獎,讓她正式躋身知名作家之列。

在她書寫驚悚小說以前,她也寫過童書。范德芙勒擁有自己的個人網站,www.simonevandervlugt.nl ,上面有很多她的其他作品介紹和得獎記錄。擁有美女、才女作家稱號的她,相當受到驚悚小說讀者的歡迎,並培養出德國、荷蘭兩地的忠實讀者。

《目擊者》荷蘭文原文的篇幅不長,32開的大小、不到100頁。但篇幅無損故事的曲折離奇。寫就本書前,范德芙勒還曾就眼科、視力等方面做過詳細調查,並詢訪過眼科醫師與專家。下面就是《目擊者》的故事梗概:

瑪儂(Manon Jonker)是一名22歲的女孩。她視力不佳,住在一間珠寶店附近。某天珠寶店發生搶案,三名搶匪殺了店主並挾持瑪儂。瑪儂最終從這場意外倖存下來,原因是她被歹徒認為她全盲。然而,瑪儂只是視力不佳,事實上她仍看到了事發經過。

經過記者的追蹤報導,瑪儂並非全盲的消息開始散佈開來。同時,瑪儂的妹妹、和她一起居住的比比(Bibi)吐露了許多瑪儂的秘密。事件過後一周,這場搶案的兇手仍未全數被逮捕歸案,這些兇手正慢慢地、偷偷地威脅瑪儂的生命。


《目擊者》封面
瑪儂和姐姐邀了一群朋友到園遊會閒逛,當瑪儂落單時,有個傢伙從背後威脅瑪儂,說她最好不要對警方透露任何事情。再來是一名操外語口音的瘦高個,某天假冒清潔工出現在瑪儂的辦公室。所幸瑪儂的同事隨即出現,瘦高個馬上就消失無蹤。然而同一天她的厄運還沒結束,原本有同事要陪她回家,卻因故臨時取消,她獨自帶著導盲犬馬克斯(Max)走在路上時,差點被來車輾過。這些過程中,比比透露了自己對瑪儂的愧疚,因為瑪儂小時候本來還有一隻眼睛擁有正常視力,但兩歲時兩人的某次爭奪玩具,讓時年六歲的比比推了她瑪儂一把,這一把將瑪儂僅存的視力幾乎毀壞殆盡。這幾件事情雖然突然,卻沒有兩姐妹的死黨之一,魯何(Rutger)的涉案來得嚴重。

魯何在前述的過程中都若有似無地出現,但卻沒有顯得異樣。比比辦了自己的生日趴,邀集了許多朋友前來,當然也包括魯何。詭異的是,瑪儂感覺到魯何整晚都在尾隨自己,而且不斷地湊近自己和朋友、甚至是姐姐比比之間。瑪儂赫然想起案發現場的高個子加上荷蘭語口音,突然發現主使者很可能就是魯何。魯何似乎察覺到了瑪儂的不安,因而不斷跟住瑪儂。當大家喝多了酒、紛紛離開時,魯何終於露出真面目,威脅瑪儂並說明了整個情況,並試圖要瑪儂先相信自己愛上了她。

魯何指使了幾位外籍搶匪策動了許多搶案,其中包括這起鬧出人命的珠寶店搶案。現場有三個人,其中發聲指示的就是魯格,但瑪儂並沒有馬上憑嗓音認出他。倒是魯何手下的外籍搶匪之一康拉德(Konrad)不相信唯一目擊一切的瑪儂是全盲的,不管魯何怎麼說服他都不信。暴躁的康拉德便擅作主張,準備自己動手解決瑪儂。本來康拉德要在瑪儂上班的地方用槍擊斃她,但瑪儂的同事同時出現使他作罷;當天下班時間康拉德再度策動了汽車攻擊,但靠著馬克思這隻機敏的狗,他才又未得逞。當這天晚上,生日趴大家都喝多了,康拉德便試著將整晚的尾隨扭曲為戀愛,認為瑪儂也在跟他玩捉迷藏。

由於瑪儂並不相信魯何的迷戀說,魯何也對瑪儂的反應惱羞成怒,加上康拉德多次的脫軌演出,最後魯何決定打電話給康拉德,讓後者解決瑪儂,然後自己報警,這樣一舉兩得。

就在此時,比比從酒醉醒來,看到了這一切,她用手機錄影下來,然後當魯何掐住瑪儂的脖子時,從後方用鈍器賞了魯何一次重擊。當魯何倒下時,瑪儂說:「也許妳還清了妳欠我的了。」比比疲累地說:「可能吧。」然後,她拿起電話撥給警察。

賞析:

整體而言,這是本相當易讀的驚悚小說。架構清晰,節奏順暢,沒有太多細枝末節的情節。此外,由於主角瑪儂近乎全盲,她的內心轉折在書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而范德芙勒在這方面的掌握和描述十分妥當,如瑪儂明知自己和魯何幾乎不會有任何愛情關係,但魯何帶來的危險當頭時,她明知魯何是在打迷糊仗,依舊用清晰的思維排除這個可能,並將思緒放在眼前的危機上。

然而,由於篇幅的關係,范德芙勒在某些轉折之處似乎沒有精細地處理。比如瑪儂意識到魯何可能是兇手之一時,她的聯想有些簡短和武斷。此外,許多橋段的安排也因為篇幅而變得擁擠,如瑪儂和比比的姐妹情深,直到全書中後段才看到;在那之前,瑪儂像是姐姐至今仍未婚的拖油瓶(雖然作者已經強調正好相反,但瑪儂在生活中需要比比的幫助遠比相反的情況來得多),而且比比六歲時推過瑪儂一把害後者近乎全盲,這個安排出現的時間也有些刻意──就在生日趴之前。

但是,上述的缺陷無礙讀者的順暢閱讀,而且由於用語平易近人,使本書相當容易上手,也是一本很棒的page turner。

節錄:

(p.76)
Er gaat een schok door me heen. / Ik weet niet wat me opeens zo treft in zijn manier van doen, maar het heeft iets bekends. Het haalt een diep weggestopt angstgevoel in me naar boven, alsof ik word teruggeworpen in de tijd. (我像是被電到般,被一陣驚嚇貫穿。我不知道他的作法哪裡點醒了我,但我知道他有些我熟悉的地方。這將我身體內的恐怖感受再度撩起,好像將我推回過去時間中。)

(p.92)
'Misschien,' zegt ze ten slotte. 'Daar hebben we het nog wel over.' Ze schuift dicht naast me, slaat haar arm om me heen en belt de politie. (「也許吧,」她最後說。「這個我們之後再談。」她挨近我,用手臂環繞住我,然後打電話給警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